型号 | 工业级 | 产地/产商 | 山东 | 含量≥ | 98(%) |
产品等级 | 优级品 | CAS | 9003-39-8 | 规格 | 25公斤/桶 |
保质期 | 24 | 产品名称 | 聚乙烯吡咯烷酮 |
简介编辑
聚乙烯吡咯烷酮(polyvinyl pyrrolidone)简称PVP,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,是N-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,且被研究得最深、广泛的精细化学品品种。已发展成为非离子、阳离子、阴离子3大类,工业级、医药级、食品级3种规格,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千至一百万以上的均聚物、共聚物和交联聚合物系列产品,并以其优异独特的性能获得广泛应用。聚乙烯吡咯烷酮[1]
PVP按其平均分子量大小分为四级,习惯上常以K值表示,不同的K值分别代表相应的PVP平均分子量范围。K值实际上是与PVP水溶液的相对粘度有关的特征值,而粘度又是与高聚物分子量有关的物理量,因此可以用K值来表征PVP的平均分子量。通常K值越大,其粘度越大,粘接性越强。以下是具体信息:分子式 | (C6H9NO)n | 含水量 | <5.0% | 氮 | 12.0~12.8% |
分子量 | 聚乙烯吡咯烷酮K90 | 硫酸盐灰份 | <0.1% | pH值(10%水溶液) | 5.0-9.0 |
平均分子量 | 1300000 | 醛(以乙醛计) | <0.05% | 重金属%(以Pb计) | <10ppm |
CAS No | 9003-39-8 | 肼(PPM) | <1.0% | 过氧化物(PPM,以过氧化氢计) | <400 |
K值 | 88.0~98.0 | 残单 | <0.1% | 外观 | 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颗粒 |
含量 | PVPP | 用途 | 用作气相色谱固定液 | 包装 | 25公斤/桶 |
产地 | 德国BASF、美国亚什兰、中国河南新开源(NKY)等 | 上游原料 | 1,4-丁二醇、一乙醇胺[1] |
2理化性质编辑密度:1.144g/cm3沸点:217.6°C熔点:130°C闪点:93.9°C平均分子量:8000-700000稳定性:常温常压下稳定溶解性:极易溶于水及含卤代烃类溶剂、醇类、胺类、硝基烷烃及低分子脂肪酸等,不溶于丙酮、乙醚、松节油、脂肪烃和脂环烃等少数溶剂。能与多数无机酸盐、多种树脂相容。性状:具有亲水性易流动白色或近乎白色的粉末,有微臭。纯的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交联均聚物。具有聚乙烯吡咯烷酮(PVP)相厉的与多种物质(如导致葡萄酒等饮料变色的各种醐类)络合的能力。并因其不溶性而易于过滤后除去。[2]3制备编辑PVP是以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(NVP)为原料,通过本体聚合、溶液聚合等方法得到。在本体聚合制备过程中,由于存在反应体系粘度大,聚合物不容易扩散,聚合反应热不容易移走导致局部过热等问题,因此得到的产品分子量低,残留单体的含量高,而且多呈黄色,没有太大实用价值。工业上一般都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PVP。
聚乙烯吡咯烷酮
PVP生产聚合有二条主要路线,第一是N-2-吡咯烷酮(NVP)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溶液聚合,然后进行蒸汽汽提。第二条路线为NVP单体与水溶性阳离子、阴离子或非离子单体进行水溶液聚合。将NVP单体直接加热到140℃以上,或者在NVP溶液中加入引发剂加热,或者在NVP的溶液中(溶剂可以是水、乙醇、苯等)加入引发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,或者直接用光照射NVP单体或其溶液都可以得到PVP均聚物,聚合方法不同,得到的聚合物结构和性能都有所不同,其中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组成、结构较均匀。性能也比较稳定,是NVP均聚最常用的方法,调节单体浓度、聚合温度、引发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即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水溶性的PVP均聚物。工艺一:将NVP配置成质量分数为50%的溶液,用少量过氧化氢作为催化剂,在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,于50℃下引发聚合,使NVP几乎全部转化成PVP。再向聚合物中加氨水,使残存的偶氮二异丁腈分解,单体聚合转化率近100%,固含量50%。工艺二:在25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0.4 g分散剂P(NVP-co-VAc)和80 g分散介质乙酸乙酯,70℃恒温水浴搅拌溶解后,加入20 g单体NVP和0.15 g引发剂AIBN,氮气氛围下反应6 h,冷却并过滤,不溶物置于真空干燥箱内真空干燥24h,得白色PVP固体粉末。PVP的聚合中绝大多数使用AIBN做引发剂,未见有用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进行引发合成PVP的文献,但有人正在做这一方面的工作。由于NVP单体与PVP均是溶于水的,完全可以使用水溶性的偶氮类引发剂引发聚合生成线性PVP高分子,况且AIBN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基团氰基,而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大多不含氰基,PVP又是大多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,所以水溶性偶氮引发剂比AIBN更有优势。